首页 历史百科

民国考试院 ——前所未有的随意,令人发指的暗箱操作?

老赵历史杂货铺    2024-07-29 20:30:50

1928年冬,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戴季陶在亲自考察后,选定在南京东岳庙址上建考试院。次年,东岳庙完全拆除,国民政府的考试院建筑群正式落成,“为国揽才”的公务员考试正式拉开帷幕。

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

考试院最重要的职能是组织文官考试,并以此为基础简拔官员。如果考试院能够秉公办理和运转,自然可以选拔品德与才学俱优的文官。然而在考试院建院20年中,经笔试及格的总人数也在10万人以上,考试与录取程序还是出现了种种弊端与笑话。

按照规定,每届高等文官的考试都分三次进行:一、二两试是笔试,第三试是面试。考试采用分次淘汰的方法,只有上次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下次考试。前两次文官考试采用扃闱制,上自主考官,下至工作人员,全体扃闱一个月,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首届文官考试中襄试委员于能模入闱后,前来看望他的妻子(法国人)吃了个闭门羹,因此她怀疑丈夫被逮捕,于是在考试院大吵大闹。

国文是笔试的重点科目,但却出现了试题错误事故。第三届文官考试中,外交领事官的国际法试题把“国际地役”误写为“国际地域”。发下卷子后,有考生询问考官:“‘地域’是不是‘地役’之误?”然而考官明知是错却不正面回答:“监试人无权回答,你们如认为‘域’字确为‘役’字之误,按‘役’字意义回答也无不可。”

相对于笔试而言,口试的弹性很大,考官往往凭借个人好恶裁定。首届考试中,有位冯姓考生,容貌魁伟,衣装得体,而且能讲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由于主考对其印象较好,因此将笔试成绩最末的他提为第三名,并内定去外国大使馆任职。第二节考试中,有位考生用外语很流畅地做了5分钟演讲,但最终被淘汰。事后查明原因,主考认为考生的红色领带不够庄重。

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

相对于以上文官考试中出现的笑话,官员的录取和任用就有更多的暗箱操作。第二届普通行政人员的高等考试中,考试院计划录取100名考生,可是按实际成绩录取仅有31名考生合格,于是典试委员长决定一律加2分至5分,以此凑足100名。

至于被录取考生的名次也充满很大随意性。例如第二届文官考试中,成绩位居第一的禹振声被人诬陷为亲兄妹之间结婚,有伤人伦。结果身为考试院长的戴季陶不但没有调查,反而将禹振声的第一名改为第三名。戴院长的随性还体现在第二届文官考试中。成绩夺魁的李学灯由于其貌不扬,装扮异于常人,同时答词冗长而被戴季陶“发配”到法官训练所学习,然后才授职。

国民政府官员

此外,在官员任用中,戴季陶任人唯亲。戴季陶的外甥宋香舟前往南京投奔他,宋香舟便以随戴“革命”有功一跃成为铨叙部掌任用大权的甄核司司长(简任级大员)。戴院长原配夫人去世后,他便与赵姓女子同居。然而,这位赵小姐很懂得培植私人势力,她让戴季陶将自己收的一批干女儿安插到院、部、会内为雇员。

虽然经过考试,有些考生被录取,但录取和任用是两码事。按《文官考试法》规定,凡经考试录取人员分发到各部门都应“尽先任用,遇缺即补”。由于是通过考试过关斩将,被录取的考生都具有一定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遭到国民政府中庸碌无能任用的嫉恨。于是有些部门排斥考试人员,即使收下的也宁可给钱养下来,任其投闲置散。前两届考试录取人员有七八个人分到内政部,但长久得不到补缺,后来桂系的黄绍竑担任部长时,这些候缺人员才得实授。分到其他部门的考试及格人员在遭到歧视后,就联名上书中央政治会议,但作为考试院长的戴季陶对此却袖手旁观。

虽然在孙中山的设计中,考试与立法、司法、行政、监察地位同等重要,但考试院在任用人才方面远没有达到公平、公正、各种低级错误和暗箱操作打击了国民政府对于官员的选拔和任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