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日历中跳动更换着的冷冰冰的数字,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所勾勒出的和煦春风、倾盆夏雨、晶莹秋霜和飘飞冬雪是否更能牵动你的情怀?
在这匆忙的现代生活中,二十四个蕴含着悠久文化气息的节令,是否能给予你诗意的触动,是否能引起你心底对自然万物久违的感知?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的排列。
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
而“春分”后十二个节气分别是: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
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
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立”表示每一个季节的开始。
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 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节气时,黄河流域仍处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
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表示平分的意思。
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 立夏:夏季的开始。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立秋:秋季的开始。
-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 秋分:昼夜平分。
-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 立冬:冬季的开始。
- 小雪:开始下雪。
-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