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家园,不只是人类的家园,是所有生命的家园。很多人将地球比作母亲,将它拟人化。拟人化之后的地球,也就有了如同人类一样的“身体器官”。

“地球之心”——海洋、“地球之肺”——森林、“地球之肝”——绿地以及“地球之肾”——湿地。

湿地与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地球之心”的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恢复”(Wetland Restoration)。这一主题不仅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也反映了两个现实:1、湿地被侵占,自1070年以来,超过35%的湿地已经退化或丧失,湿地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三倍。2、湿地被污染,那些丢弃在湿地的塑料等其他垃圾,严重损害了湿地的空气、水、土壤的生态,危害了湿地里动植物的生命安全。

2013年福建长乐十八孔湿地因焚烧垃圾,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2015年国庆小长假后,青海湖环湖720公里面临垃圾污染,白色垃圾飘进湿地。

2019年山东菏泽七里河湿地公园内垃圾遍地。

2020年葫芦岛市茨山河湿地公园河道污染严重,美景变成垃圾场。

2022年鄱阳湖湿地水位下降,湖底除了废弃网具,还有农药瓶等各种与农业种植相关的固体废物,难以降解。
“湿地恢复”我们的选择很重要!!!

•减少湿地的损失和退化,并认识到恢复湿地的紧迫性。
•更多地了解湿地对人类和地球的价值,意识到湿地这个宝贵生态系统受到的主要威胁,如排干湿地、垃圾和化学品的污染以及入侵物种。
•保护水和生态系统。节约用水,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活方式。避免向湿地排放有毒污染物,不要向湿地倾倒垃圾。

湿地之于地球如同肾脏之于人类,人类从未停止对自身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探索。保护环境,爱护自然,让我们一起来守护“湿”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