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洛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又名张闻天,是红军早期的一位风云人物。洛甫出生于1900年,江苏南汇(今属上海浦东新区)人,他早年追求进步思想,曾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后来远赴苏联留学。
1930年回国后,洛甫便受到重用。他先是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后来又来到中央苏区,当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成为了仅次于总负责博古的二号人物。
当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博古和李德等人不从实际国情出发,照搬硬套,结果不仅一直吃败仗,还把根据地丢了,最后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洛甫与博古同为留苏派,但对于老同学的那套打法,洛甫还是产生了质疑和不满,两人为此展开过激烈的争吵。
长征路上,博古和李德把持大权,继续执行错误的军事路线,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湘江战役结束后,红军由原来的八万多人锐减至三万多人,但博古等人却仍坚持按计划北上。在通道会议上,洛甫与王稼祥等人支持主席绕道贵州的正确策略,红军得以避免又一次重大伤亡。
此时,洛甫已经想明白了,再这样下去不行,打仗还是要请毛同志出来。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洛甫发表反报告,指出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是错误的。随后,王稼祥等人接连发言,正确的意见占据上风,博古和李德的最高职务被解除了。经过大家推选,洛甫正式取代博古成为总负责。
但话又说回来了,洛甫属于学者型的人物,并不擅长具体事务。他经常戴着眼镜,不苟言笑,看上去像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当上总负责后,洛甫积极支持主席的军事指挥,最终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在此之前,洛甫已经两度主动让贤,但都被劝阻了。到达陕北后,他再一次让贤,最终于1938年不再担任总负责。
离开“总负责”岗位后,洛甫开始从事他擅长的理论宣传工作,他曾长期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周刊主要负责人等职务。抗战胜利后,洛甫来到东北,为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付出了心血。新中国成立后,洛甫转到外交战线工作,出任驻苏联大使。回国后,他又担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76年7月1日,洛甫在江苏无锡去世,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