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琼岛星火——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

自然与社会    2024-08-10 14:15:47

引子

六连岭,旅游景点,因六峰相连,逶迤腾浪,故古时有“连峰耸翠”的美名,是万州八景之一。六连岭为五指山支脉,呈东西起势,山峦叠嶂,山峰连绵,最高峰海拔580米,岭南侧为和乐镇辖区,北侧为国营东岭农场垦区。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地,面积约为700平方公里。

革命烈士陵园占地17.5公顷,陵园内有保存较好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陵园南边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电视剧《红色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青就义时的镜头就是在此拍摄的。岭上有六条长达数公里的大峡谷和十多处崎岖陡峭的深涧,谷中终年流水不断。岭上还有红军洞、红军医院、红军大操场等革命遗址。

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海南坚持对敌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战争时期,海南特委讨逆军副司令员陈永芹,孙中山的铁甲车队长、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徐成章,琼崖特委特派员王伯伦、肖焕辉,红军调政员冯甲,以及琼崖纵队第一副司令员李振亚、副司令员庄田将军等都曾在六连岭根据地带领部队,在周边人民群众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支持帮助下,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开展武装斗争,直到1950年5月海南解放。解放后,党和国家为了让后人了解海南及其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史,在国家军事博物馆中曾设过“六连岭”军民开展武装斗争展厅,陈列过红军用过的六连岭上自然生长的三件宝物:一是用荔枝树干制作的“荔枝大炮”,炮击敌人;二是用“牛弄芙”叶煎水给红军伤病员消炎的“消炎药”;三是用香蕉皮制作手术捆带给红军战士包扎伤口的“医用绑带”。因此,六连岭曾被誉为“海南的井冈山”。

*本文原作者陈乾初、冯龙清

正文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万宁人民以六连岭为革命根据地,与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1942年夏,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决定在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的大磉村创办军械厂,制造枪支弹药,支持部队消灭日本侵略者。这所军械厂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坚持了8年,先后转移过6次,为部队供应了大批枪支弹药,对消灭敌人,巩固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

日军占领万宁后,原在国民党某兵工厂当军械技师的尹高(广西人),离开了兵工厂,和郑仕南先后在万城、上溪等地开设铺店为民修理器具谋生。后来,我党组织通过郑仕南对尹高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他参加抗日。尹高深明大义,同意共赴国难。郑仕南把他带到六连岭根据地和王育强、陈克松、陈学若等人开办了一个军械修理组,王育强当负责人,尹高当技师,为部队修理枪支。1942年夏,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决定在六连岭大磉村创办军械厂,为部队制造枪支弹药。乐万县委派陈乾初同志任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他到职后和修理组的同志共同研究办厂事宜。他们一方面着手割茅草盖厂房,一方面下到各乡挑选人员到军械厂工作。冯平、冯龙清、冯玉平、陈大清等10多人先后被挑选到军械厂工作。当时琼崖总队又派来一批技师,加强了技术力量,军械厂从原来1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王琼道为子弹技师,林树香为弹药技师,赵经福为地雷技师。军械厂扩大后成立五个组:配药组、子弹组、锻造组、木工组和修理组。林树香、冯龙清负责配药组,陈琼道负责子弹组,冯玉平负责锻造组,王育强负责木工组,尹高负责修理组。军械厂在创办过程中得到乐万县抗日民主政府大力支持。在第三支队支队长符哥洛、政委陈武英、副支队长林和平的直接领导下,军械厂的全体同志克服了各种困难,积极修理和制造枪支、手榴弹、地雷,支持抗日战争。为了保密,军械厂代号为“新民村”。

(二)

军械厂扩大后需要大量的原料,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和乐万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动群众搜集。首先到后安弄到铁砧、铁锤等工具,到青山营找来煮犁风箱,又在群众中搜集了大量的旧铜废铁。不久,军械厂的同志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手榴弹200多枚,支持前线部队消灭敌人。

此后,军械厂继续制造手榴弹,但火药供应不上,又缺少修理制造枪支的工具和设备,军械厂便派员到敌占区购买。1944年上半年,厂长陈乾初派李彬友到嘉积镇,在地下党的协助下,购买硼砂、铁锯、铁锉、钢丝等材料,后被敌人发觉,日敌立即派兵把嘉积市各条街道严密封锁,对过往行人逐个搜查,李彬友同志机智勇敢和敌人周旋,安全脱险,终于把买到的物品挑回六连岭军械厂。至于购买不到的就发动群众设法解决。硝是制造炸药的主要原料。没有硝,陈乾初同志便带领几位女同志先到上城及其附近的村庄,取老屋的咸土洗水,经过多次提炼终于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硝。陈乾初认真总结了用咸土煮硝的经验,并进行推广。接着从厂里抽出一部分同志分成五个组,每个组8至10人,分别到六连岭下的村庄挖咸土煮硝,然后把硝和硫酸、木炭、椰壳灰等原料制成火药,解决了炸药原料不足的困难,保证了手榴弹和地雷的正常生产。

随着前线战斗的需要,六连岭军械厂从修理枪支到生产手榴弹直至仿造长短枪和地雷,从简单到复杂,反复研究,不断提高武器质量。同志们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经常哼着:“没有枪、没有炮,要靠我们自己造……”,尹高带领冯平、李彬友等同志用螺丝钻、手钳、铁锤等工具,以“铁杵磨成针”的精神,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仿造出第一支手枪。由于材料缺乏,工具简陋费工多,仅造出4支手枪。我三支队为了截击敌军军车辆,炸毁桥梁,摧毁敌碉堡’军械厂转入生产地雷,有“硫酸雷”、“触电雷”。1947年军械厂还利用荔枝木制造一门荔枝炮,炮身长约2米,重约50多公斤,口径20厘米。这门荔枝炮在攻打三品埇炮楼的战斗中威震敌胆,敌兵误为是什么大家伙,忙于逃命。

军械厂的同志在制造枪支弹药过程中,经历了不少困难和危险,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有一次,我三支队在牛漏战斗中使用军械厂制造的“十”字号手榴弹,由于制造术不高,使用时失事,使数位战友遇难。后来经过研究,原来这种手榴弹是由于导火线装置不科学引起的。1943年初的一天,赵经福同志拆除日军一门竹筒炮弹时,不慎落地爆炸,炸伤了他的眼睛,由于当时缺医少药抢救无效而牺牲。冯龙青同志在试制弹药过程中发生爆炸,先后受伤6次。但是,同志们毫无畏惧,坚持研究制造手榴弹和地雷。

在战争环境中,敌情变化无常,军械厂经常随军转移。有一次,军械厂从白沙县红毛搬回六连岭,琼纵司令部派三支队副政委莫逊和中队长郑俊辉带领一个班战士护送,途经凉中县小英村遭到国民党兵阻击,大家分开突围,经过一个月的日夜兼程,爬山涉水才回到了六连岭。

(三)

六连岭军械厂制造的枪支炮弹药,在消灭敌人中发挥了很大威力。1943年2月,驻龙滚墟据点的日本鬼子20余人到田头剿村拆屋,我第三支队在松箩园伏击,歼灭了来犯之敌。在这次战斗中军械厂制造的手榴弹起到很大的作用。又一次,部队决定炸毁山根桥,切断敌人交通,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冯龙清、冯龙辉、符兴等3人带领群众抬着军械厂制造的大型地雷(每个装炸药44市斤),埋在桥头两边。冯龙清、冯龙辉分别埋伏在安全处拉导火线,当符兴发出爆炸信号时,他们立即拉线引爆,把桥炸毁。

1946年春,国民党四十六军海竞强部调驻万宁后,立即纠合地方反动武装强迫农民到六连岭“砍山剿共”。5月4日敌军又出动了。第三支队李贤祥同志带领一个连在县永胜大队的配合下,在槟榔岭分兵埋伏,并在磉沟乱石中布下军械厂制造的地雷。上午 9时左右,30多名敌军大摇大摆上来了,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李贤祥同志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急忙往磉沟里逃窜,顿时,我们的地雷在敌群中开花,炸得敌军残肢断臂,血肉横飞,歼灭了来犯之敌。同年下半年,冯平、冯龙清、蔡文辉3人夜里悄悄地来到港北敌炮楼旁边埋下一颗水泥地雷,上面插着一面小红旗。早上敌人发现了小红旗伸手就拔,引起爆炸,3名敌军魂飞西天。

军械厂全体同志,为琼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