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文化,自古深受世人喜爱和欣赏,无数文人墨客对书法痴迷至无法自拔,而这其中,还有不少人主业是皇帝,副业书法家。当然,也有的皇帝把书法家干成了主业,而做皇帝则成了副业。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书法史上十大“皇帝书法家”,你知道几个呢?
1、汉章帝刘炟:东汉第三位皇帝,章草创立者(一说史游),相传章草就是由于刘炟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由于后人称其为汉章帝,因此,后人称为章草。
2、晋武帝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以章草见长,师法钟繇、胡昭,苏轼评价其书法与唐太宗书法相仿,有英伟气息;米芾称赞其草书有太古风范、超凡水平;张谦德评价晋武帝《我师帖》是“帝王书法之冠”。并且,晋武帝大力推广书法,为晋代书法发展提供了土壤。
3、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代表作《安军帖》,此作线条连绵,走笔流畅,点画有轻有重,笔势大开大合,引领了东晋书风的正式形成。
4、晋明帝司马绍:晋元帝司马睿之子,东晋第二位皇帝,师法钟繇,章草、楷书皆精。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光义命人总结编撰前人书法,并汇集成册,创作了中国古代极为著名的法帖合集——《淳化阁帖》,其中,便收录了晋明帝的书法作品——《墓次帖》(《伏想帖》)。
5、梁武帝萧衍:萧衍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可以在古代善书的帝王中排上前几位。即使抛却他的帝王身份,以一个书法家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观之处。萧衍当时常与陶弘景探讨书法上的话题,陶弘景擅长行草书,师法钟繇、王羲之。二者间的对话被整理为《与梁武帝论书启》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典籍之一。
同时萧衍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王献之所掩。也因为他的推崇,从那时的梁朝起,兴起了第一波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风潮。同时萧衍还留下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都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
6、唐太宗李世民:师法王羲之,对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也有借鉴,擅长楷书、行书,颇有王羲之笔意,代表作有《晋祠铭》和《温泉铭》两部,此外,他还曾开办书法学校,培养书法人才,从政治上为唐代书法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7、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其书法受李世民影响,又得褚遂良点拨,其书法纵横洒脱、神采奕奕,有晋人风度。代表作有《玄堂帖》《昨日帖》《无事帖》《遣弘帖》《钱事帖》《六尚书帖》《大唐记功颂并序》《万年宫碑》《李勣碑》《孝敬皇帝叡德纪洊铭》《隆国寺碑铭》《玉华宫山铭》等。
8、南唐后主李煜:“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代全才,史学界称为“南唐后主”,文学界称为“千古词帝”,李煜如宋徽宗一般,除了做皇帝,似乎什么都会。在书法领域,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
9、宋徽宗赵佶:明明是个文艺青年,却偏偏成了帝王。宋徽宗书画俱佳,在书法领域,以楷书(书法界将瘦金体归类为楷书)、草书见长,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另一件代表作《真草千字文》则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帖”。
10、宋高宗赵构:宋徽宗赵佶第九子,擅长楷书、行书、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其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如草书《洛神赋》乃草书书法史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