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 ,2008年专家验出真实死因,凶手却暗藏惊天玄机

地缘历史档案馆    2024-01-03 10:39:01

如果说在世界的历史上,有哪位皇帝最为“倒霉”,那么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当众斩首的路易十六一定是榜上有名的。

一般来说,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在民众的心中有着极为高深的地位。

以如此“屈辱”的方式死去,也不得不让人感叹路易十六的命运有多么悲催。

纵观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也不乏有一些命运极为悲惨的皇帝。

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绪,也正是其中之一。

光绪

这个从登基到死去,都在以“傀儡”的方式,活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之下的皇帝,任凭他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摆脱身后的束缚。

最终也只能悲惨地死在了软禁的“幽室”当中。

在史书上记载,光绪帝是突然“暴毙”而亡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从小体弱多病的光绪是“病逝”,可仍有一部分人怀疑他是被人所“谋害”的。

然而,在2008年,北京的一个科研小组却在光绪的一缕头发中,发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这也解开了这个尘封了将近一百年的未解之谜...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离奇的发现

2008年,为了拍摄一档关于清朝王室的纪录片,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专门来到清西陵的库房,来搜集所需的相关文物。

在得知这里仍然保存有光绪皇帝的头发以后,大家顿时来了兴趣。

毕竟作为古代帝王,虽然已经无法见到他的真容,但是能够见到他身体之中的某一部分,也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事情。

不过,当这件事报上去以后,制作组突发奇想:不如在制作记录片的同时,也制作一档关于“揭露光绪皇帝死亡之谜”的节目。

于是,制作组立刻就联系到了北京的相关部门。

图片来自网络

最终,在经过一系列的协调之后,这缕头发被送到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并专门成立了“清光绪帝死因”的专题研究课题组。

在开展研究之后,课题组立刻使用了高光矩的设备,将头发分成了两组,较短的一组截取26段,较长的一组截取59段。

随后,课题组利用中子活化实验方法对其进行检测。

结果,在两组头发上,科研人员都发现了含有极高浓度的“砷”。

这是一种三价和五价的非金属元素,通常呈金属的铁灰色,结晶形。

由于具有很强的化学作用,所以“砷也”通常被用来制作杀菌剂和杀虫剂,或者是一些硬质合金。

这个发现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十分震惊,正是因为“砷”具有很强的化学作用,所以这也让它具备极强的毒性。

在古代,“砷”还有一个极为普遍的名字——砒霜。

砒霜

而在将光绪的这缕头发调查完毕以后,课题组发现,在两组头发中,“砷”的含量呈明显的正态分布,最高峰竟然超过了正常标准的2400倍。

也就是说,光绪皇帝其实并非是传言当中那样“病逝”的,而是被人下毒致死!

这个离奇的发现让所有人都十分吃惊。

毕竟,虽然光绪一直作为慈禧手中的傀儡或者,可在明面上,他仍然是大清帝国的皇帝,在那个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敢于“弑君”那可是大罪。

如果被发现,不但自己要被处以“凌迟”之刑,甚至家人也都要遭到连累。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证实这个猜想,专家组又立刻对光绪的遗骸以及残留下来的衣物进行分析和研究。

果不其然,在光绪的遗骸之中,同样也分析出了超过正常人2000倍的“砷”含量。

而在他的衣物中,这个含量则达到了800多倍。

将这些发现综合起来进行推断,光是光绪遗骸和头发上残留的“砒霜”,就已经达到了201克。

要知道,砒霜的毒性十分强劲,仅仅只需要60克就可以夺走一个身高1.75米、体重70公斤的成年男子的性命。

所以,如此巨量的毒素,自然是让瘦弱而又多病的光绪必死无疑。

这也可以肯定,光绪帝就是被人下毒致死的!

那么,究竟是谁会敢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做这样的事情呢?

想要推断出“真凶”是谁,那就要从当年的时代环境以及光绪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了。

晚清的仪仗队

变法失败,被软禁深宫

1875年,在同治皇帝驾崩以后,因为膝下无子,于是慈安、慈禧这两宫皇太后,将醇亲王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接到了宫中,并将其立为皇帝,年号为光绪。

由于登基的时候仅仅只有4岁,所以朝政一直由“两宫皇太后”把持着。

后来,慈安太后病逝,朝堂之上就只剩下了慈禧一个人进行“垂帘听政”。

在光绪成长的那段历程当中,正碰上西方列强大肆前来侵犯,晚清的国力不断衰退,中华民族也陷入到了万般危难的地步。

这让他的脑海中也掀起了一股“变法图强”的思想。

光绪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在顶着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的压力之下,光绪及帝党成员则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认识到日本进行战争挑衅的严重性,于是毅然决然地“拒和主战”。

结果,却在黄海被日本打得大败,不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还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眼看清朝的情况日益恶化,民族境遇越来越危难。

晚清的仪仗队

光绪帝暗中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在1898年发动了“戊戌变法”,希望可以通过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来图强,以此增加清朝的国力。

然而,由于袁世凯的背叛,在加上慈禧太后的干涉,这场规模宏大的变法运动,仅仅只持续了百日,就被“拦腰斩断”了。

不仅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被迫远遁海外,谭嗣同、刘光第等六名维新人士也惨遭杀害。

而光绪帝,则被慈禧太后强行软禁到了中南海的瀛台,从此在只能够在这深宫大院之中生活,彻底成为了“金丝笼中的鸟雀”。

瀛台

突然暴毙身死

1908年11月4日,在被幽禁了长达十年之后,这一天清晨,负责服侍光绪的太监前来喊光绪起床。

然而,连续在门外呼喊了几声之后,却仍然不见里面又任何回应。

这让这名小太监心中顿时泛起了嘀咕。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推开门,然后走了进去。

结果,当走到内屋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这个小太监吓了一跳。

只见光绪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双孔放大,看向屋门口的方向,脸色苍白、浑身发紫。

剧照

在从惊慌之中回过神来以后,小太监连忙跑出门外,一边跑一边大喊着:“快来人!皇上驾崩了!”

刺耳的喊声立刻引来了中南海的一众宫女太监和侍卫。

不久之后,后宫的妃嫔和许多臣子也来到了这里,瀛台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

由于那个时候,慈禧也已经病入膏肓,所以并没有亲自前来。

只是在得知光绪的死讯以后,立刻命人将早就已经接到宫里的溥仪,完成登基的仪式,将其过继给同治以后,接任光绪的皇帝之位。

然而,就在光绪去世的一天以后,慈禧也因为病重而死去。

慈禧

这两位清朝政府最高的“掌权人”,在48小时内同时离世,也给光绪的死亡之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后,本来应该享受到相同的葬礼待遇,甚至皇帝的葬礼应该规模更大一些。

然而,不同于慈禧的“风光大葬”,光绪的葬礼不但十分“简陋”,而且入殓仪式也一反常规地由宫内太监进行办理。

这让大家不由得猜测,难不成光绪的死因另有蹊跷?

慈禧和后宫的嫔妃们

真凶究竟是谁?

在众多怀疑的对象当中,慈禧确实是动机最大的那一个。

毕竟在当初的戊戌变法当中,光绪曾经联合维新派,想要推翻慈禧的执政权,而且他们所奉行的政策,也极大地危害了这些保守派的利益。

最关键的是,在几十年的执政生涯当中,慈禧一直将自己与皇权绑定。

在她看来,既然皇帝是自己扶持的,那么也代表了自身的“脸面”,以慈禧这样强势的性格来看,是不会允许光绪在其背后另生异端的。

当初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眼看部队清兵连战连败,慈禧还曾想过自杀以谢先祖。

慈禧

根据当时慈禧的亲信荣禄所说,慈禧曾经向其透露:如果自己自杀,一定会先让皇帝(光绪)自尽。

这样才能保全她和整个清廷的脸面。

根据《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两书的记录,在晚年病危的时候,慈禧又害怕在她死后,光绪会将当年的变法翻案,于是产生过“决意自己病终前,帝须先于自己命终”的念头。

综上所述,慈禧的动机确实十分之大。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

曾经在慈禧身前担任“御前女官”的旅美作家裕德龄,就曾经直言道:慈禧曾经亲口告诉过她,要好好教授光绪英语,以便将来还政给皇帝的时候,他能够妥善地处理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让清朝政府能够稳定地发展下去。

而裕德龄在自己的英文版自述《瀛台泣血记》中提出:毒杀光绪的真凶很有可能是大太监——李莲英

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光绪被软禁的那段时间里,正是李莲英为慈禧出主意将珍妃害死。

裕德龄

这让光绪对其十分憎恨,所以就想要在慈禧死后将其斩杀。

而李莲英则偶然得知了此事,于是就“先下手为强”。

不过,这个说法的真实度并不是很高。

根据史料记载,李莲英此人十分圆滑,对待下属他十分宽容,对待上级又十分尊敬(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在光绪进入皇宫之后,也正是由于李莲英处处对其照顾,才让他能够适应这高墙深宫之内的生活。

两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甚至光绪还在病重的时候对前来探望的弟弟醇亲王嘱咐要善待李莲英。

李莲英

所以不可能是其所为。

除了以上两人之外,还有一个说法是袁世凯

这个说法是后来溥仪提出的。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在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这才导致变法失败,谭嗣同等人被杀、光绪遭受软禁。

所以光绪自然是对其恨之入骨,在慈禧死后一定会对其实施报复。

于是袁世凯在得知慈禧病重以后,因为恐惧,就派人送了毒药进来,将光绪先毒死。

袁世凯

可在事后经过分析,袁世凯一个外人,想要透过层层把关的皇宫,将毒药送到光绪的口中,难度十分之大,而且不确定性很高。

如此没有把握的事情,一旦出了意外,那当时已经身居高位的袁世凯就将立刻身败名裂。

况且当时光绪也已经病重,再加上清政府需要他去牵制已经初具规模的革命党军队。

所以袁世凯根本没有理由去冒如此大的风险毒杀皇帝。

溥仪

这很有可能是溥仪出于私人恩怨所妄加猜测罢了。

经过分析,虽然这几人都有所动机,但是仍然没有真凭实据来证明真凶究竟是谁。

当时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有可能瞬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注脚,错综复杂的形势,也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究竟是何人毒死了光绪,这也将继续作为一个未解之谜而存在下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