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穿越到1930年12月,在浙江宁波一个豪门望族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千金小姐,父亲给她取了一个奇葩的名字——“屠呦呦”。这个名字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其初心是寄托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却未曾想“呦呦”这个叠字,注定与“蒿”有不解之缘,成为这个女孩一生的使命。而这个名字在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之前,普通民众几乎从未听说过!
01 屠呦呦的身世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江南水乡浙江宁波市,是家里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6岁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13岁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15岁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
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休学2年。1948年2月病情好转,屠呦呦以同等学历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药学系学习生药学。大学4年,屠呦呦以超强的阅读力与思考力,取得优良的毕业成绩,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培养了极大兴趣。这时才对自己名字的涵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屠呦呦穷尽了一生精力换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诺贝尔医药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功勋”国家荣誉称号。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拯救了遭劫的人类,感动了世界:“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她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的致辞是至高无上的褒奖!
02 屠呦呦的父辈—
屠呦呦的身世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她父亲经商,有人说是中医医生,还有人说他父亲做过宁波市市长,这些说法都缺乏支撑,屠呦呦本人没有作出正面回应。记者偶然的机会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中,发现了屠呦呦家族的屠氏家谱——《甬上屠氏家谱》和她母亲姚氏家族——《鄞县姚氏宗谱》,让屠呦呦父母的身世之谜破解。
《甬上屠氏家谱》(1919年修)中记载:屠呦呦的近几代世祖都与清代南洋水师有关。关于屠呦呦父亲的记载:“濂规,字介澄,号眉寿,又号憨僧,屠氏二十世……肄业效实中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生,修家谱时16岁。
《鄞县姚氏宗谱》(1921年修)记载:屠呦呦的外公姚传驹生二子四女,其中一子就是屠呦呦的舅舅姚庆三,他是宁波的名人。四女中有一位姚氏姑娘注明“嫁屠濂规”,屠濂规这个名字得到了屠呦呦一位亲戚的确认,屠呦呦的父亲就是“屠濂规”,写进姚氏家谱时18岁,已经结婚,才得以记入姚氏家谱。
在屠濂规户籍中心的个人档案中,记载着他与姚家姑娘结婚后,曾经在上海太平洋轮船公司工作。可以预见,屠呦呦幼年,父亲常年在上海工作,两地分居,所以母亲带着屠呦呦住进了她的外公外婆家——宁波市海曙区开明街26号,姚庆三(1911-1989)的故居。
屠呦呦的母亲,姚家称得上是宁波当地的豪门望族。屠呦呦的外公姚传驹,在东北沦陷前任中国银行行长,民国财政司司长等职。屠呦呦的舅舅姚庆山自法国留学归来,初任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后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管处分行经理,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
可见,屠呦呦出生于书香门第与财阀豪门结合的家庭,“屠呦呦”这个名字也是寻常百姓想不出来的。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家族基因的遗传以及个人的天赋,最终让屠呦呦大学毕业,走上了医学研究之路。
03 屠呦呦的丈夫
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1931年9月生于浙江宁波,比屠呦呦小1岁,是屠呦呦的同乡,两人还曾是效实中学的同学。1951年,李廷钊从效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外语。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根据国家的需要,李廷钊又到农大补习班学习,毕业后去苏联留学。苏联留学归国后,被分配到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北满钢厂工作,1961年调去马鞍山钢铁厂工作3年,1964年在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工作,1976年在国家冶金部等单位任职,高级工程师职称,从钢铁研究总院退休。
1951年屠呦呦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院,李廷钊也在北京学习外语,屠呦呦一直是李廷钊暗恋的对象。1955年,屠呦呦从北京大学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李廷钊从苏联留学回国,发现屠呦呦仍然独身一人,于是鼓起勇气大胆表白,两颗心走带了一起。1963年他们在北京重逢,两年后正式走进了婚姻殿堂。李廷钊与屠呦呦的结合,被朋友戏称是“传统中药”与“现代钢铁”的融合。
屠呦呦对于家务不太懂行,生活中是个粗线条。结婚几十年,李廷钊为了让妻子无后顾之忧,主动包揽了家里的所有事情。屠呦呦称李廷钊是“生活秘书”,各种家务全由丈夫负责,屠呦呦做助手配合。研究工作中,屠呦呦称李廷钊是“试验品”,李廷钊曾经为屠呦呦试药。屠呦呦研究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时,她带头服药做实验,患上中毒性肝炎。为支持老伴研究,李廷钊也服下药物做“试验品”。李廷钊不失幽默的说:“她获奖和我没关系的”!
2015年12月10日,已经84岁的李廷钊,陪同85岁的妻子屠呦呦,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奖。一个中国医学界的女性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自信、从容地接过“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奖杯,向全世界分享她的医学经验和人生智慧。他们一同出席2015年度诺贝尔奖晚宴。屠呦呦穿着紫红色的礼服,李廷钊西装革履,雪白的衬衣,老料口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风度与气节,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04 屠呦呦的儿辈
屠呦呦和李廷钊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李敏,生于1965年,学习和事业都很优秀,现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行政教务工作。李敏自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一直是全托,每周才接回来一次,其余的时间都放在幼儿园。因为屠呦呦和李廷钊是双职工,实在无法每天接送女儿。1969年,屠呦呦因工作原因被派去海南,在冶金行业工作的李廷钊则被下放云南。那时大女儿李敏4岁,只好送到别人家寄养。屠呦呦在女儿同学的眼里不是一个好妈妈,因为她去学校接女儿的时间太少了。
二女儿李军,1969年生,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屠呦呦在接到研制抗疟药的任务起,不得不把襁褓中的小女儿寄养在宁波老家,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三年多才去看一次孩子,导致女儿很生分,不认识妈妈,躲在外婆身后不理睬她。小女儿对妈妈屠呦呦是陌生甚至是疏离的,连妈妈两个字都不愿意叫。女儿长大后才理解妈妈的苦衷。
李敏和李军可谓在“隐形父母”家庭中长大的,缺失父爱母爱。屠呦呦为把精力专注于科研项目上,她放弃的东西太多,尤其对女儿的关爱是屠呦呦一生最大的缺憾!为了科研,连家都可以不要,这是女性科学家往往被人忽略的另一面。屠呦呦研发出来的“青蒿素”给了全世界无数儿童第二次生命,而她却愧对于自己的两个女儿!
05 屠呦呦的当下
屠呦呦虽然年事已高,但还心系中医人才教育事业,每天读书、笔耕不辍。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2020年9月,在5个省份招收15名学生,到2022年扩招到8个省30人。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情系苍生、淡泊名利……”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受到无数中医人希冀,为更多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优秀学子开辟成才之路。
屠呦呦今年93岁、李廷钊也92岁了,虽然年事已高又身患疾病,但他们还住在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上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屠呦呦夫妇仍然坚持单住,“简单自在,也不想给女儿添麻烦”,“也没想过去养老院”。李廷钊说,为了不过多受累,家里请了保姆,每周上门一次帮忙打扫卫生,陪着聊聊天。
平时,屠呦呦多数时间宅在家里写作、读书。李廷钊经常做动员工作,让宅在家的屠呦呦多出门走走。小区里偶尔会看到老两口一前一后出门,有人问老李去哪,他笑着说“带老伴去旅游”,问“去哪旅游啊”,老李一本正经地说“在小区里”,逗得人们笑起来!
这就是出身豪门望族的屠呦呦,淡泊名利、情系苍生、精忠报国、宠辱不惊的“青蒿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