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李世民真迹 ,被评价仅次于《兰亭序》,是中国第一通行书大碑

三余书社    2024-08-08 14:31:04

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皇帝”,可是他本人流传在世的作品并不多。作为引行书入碑刻的第一人,他流传在世的行书碑刻作品只有两件:《晋祠铭》和《温泉铭》。

这两件作品,《晋祠铭》作于贞观二十年,是书法史上第一件行书碑刻,成书时间要稍早于《温泉铭》。《晋祠铭》也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通行书大碑”,甚至被评价是仅次于《兰亭序》的作品。

贞观二十年,李世民游重游晋祠,想起唐高祖李渊等起兵反隋前,曾在晋祠向唐叔虞祈祷护佑的情景,感念于神明的大恩,李世民亲笔御书《晋祠铭》,命人摹刻上石。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尤其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件《晋祠铭》行中带楷,也确实有浓厚的王书风味。大家评价此作仅次于《兰亭序》,也并非是因为李世民帝王的身份而对其进行吹捧。

《晋祠铭》全篇28行,1023字,其中有四十个“之”字,十二个“不”字,这些重复的字都和《兰亭序》一样,没有一个字,一个用笔是重复的。

《晋祠铭》虽然是碑刻,根据其点画的形态,我们仍然不难看出其用笔的丰富性,其中的藏锋、露锋,方笔、圆笔的转换,还有其含蓄秀美的点画韵致,都是受王羲之的影响。

相较于王羲之的书法,《晋祠铭》也有创新之处。此件行书在开头还较为收束,越往后走渐入佳境,字势也逐渐开张。

相较于王羲之的潇洒风流,李世民的《晋祠铭》少了几分秀逸姿媚,而多了森森然的剑戟之气,帝王霸气。这种书法风格在他的《温泉铭》里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在章法布局上,李世民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布白的问题,雄强的骨力充斥其中,反而让作品气脉更加流畅贯通,更显出韵律感。

清代文学家杨宾在自己的《大瓢偶笔》当中说:“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不知分间布白为何事,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

《晋祠铭》的原碑原本立在晋阳城乾阳门街(遗址在今古城营村),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330年以后,被搬迁到晋祠内(今山西太原晋祠)。

后来原碑在岁月中不断被风化剥蚀,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人们又对原碑进行了重刻,所以现在山西太原的晋祠中,有原碑,复制碑两件碑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