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黄道婆是哪一个朝代的 ,13世纪就拥有领先世界的手艺,她到底是何方神圣?

暮云史记    2024-07-24 14:15:54

黄道婆是我国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

关于她生平事迹的早期记载,非常少,但历代都有学者对黄道婆的籍贯、身世、对棉纺业的改革以及贡献等问题展开滔滔不绝的论述。

那么,这位神奇的黄道婆,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黄道婆的早期文献非常有限,至今没有其他证据证明黄道婆究竟是上海人还是海南人。

但不争的事实是,黄道婆一生有两个重要的活动区域,可以说她有两个故乡。

一个是上海,在这里她发挥了自己在纺织领域的巨大智慧,取得了巨大成果,推动了上海松江地区纺织业的繁荣,提升了这一地区人民的穿衣与家居软装水平。

另一个是海南,这里是黄道婆广泛、深入学习纺织技术的地方,后来的成就与崖州学艺密不可分。

黄道婆的身份在《梧溪集》和《辍耕录》中并没有记载,后人根据黄道婆的名字以及人们对她的尊称挖出了各种身份。

有人说她是童养媳,有人说她是道姑,还有人认为她是被贬官的夫人。

不过,在官方中,黄道婆并没有明确身份,大多是说她有多大的贡献。

那么,黄道婆如此精湛的手艺,是向谁学艺的呢?

对于此,有研究人员提出了三个方向:一是向黎族人学艺。

岭南诸越族的黎族先民是最早迁徙到海南岛的,海南岛的环境气候适宜亚洲棉的生长。黎族纺织业的最先发展就源于海南岛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

二是向临高人学艺,临高人族群是继黎族先民之后登陆海南岛的诸越民族后裔,纺织业历史悠久,人们技艺精湛,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融合为汉族。

三是向汉族人学艺,在唐代以前汉族就移居海南生活,自宋元兴起,明清为极,汉族移民因地制宜,开荒种棉,纺纱织布,致力提高棉布质量产量和开发花色品种,长期热销海内外市场。

无论是向黎族人民,还是临高人或是汉族人民,黄道婆都聪明好学,勤劳诚恳,利用各种机遇学习棉纺织技术。

黄道婆究竟向谁学艺,现在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黄道婆是在海南崖州学艺,她为我国纺织业作出的贡献是被高度认可的。

黄道婆对纺织工具的改革

黄道婆对纺织工具的改进,《辍耕录》早有记载,后世许多学者都对黄道婆改造纺织工具做了研究。

施联朱、荣观琼认为“捍、弹、纺、织之具”并不是黄道婆从海南黎族那里传入上海松江的,而是将黎族妇女的棉纺技术、经验和松江地区的丝麻纺织技术和工具综合运用到棉纺织业中,由黄道婆与松江一带的劳动妇女一道加以革新和发明的。

冯志浩对海南与上海的棉花加工和棉纱器具作了对比,说明了上海松江地区的棉纺织工具是由黄道婆传播并改进的。

张宗登,唐艺嘉在《智慧的回响:纺织工具的改良者黄道婆》中也对黄道婆改进的“捍、弹、纺、织之具”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捍”是指搅车的革新,利用力与力的相互作用去除棉籽的原理结合黎族的脚踏车,借助两轴相轧挤压去籽,效率提高数倍。

“弹”是指绳弦大弓的革新,将弓的长度加长到四尺,原先的线弦改为绳弦,更加牢固耐用,将手指拨弦改为棒椎击弦省时省力,使弹棉花的速度快速提升。

“纺”是三锭纺车的革新,“织”是指配色提花技术的革新。

陈光良认为“捍、弹、纺、织之具”并不完全是黄道婆所创造,脚踏三锭纺车就是继承前人丝纺的成果应用到棉纺上来,而搅车、弹弓以及先进的手摇纺车这些革新是黄道婆与黎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与传播

根据陶宗仪与王逢的记载,黄道婆不仅革新了棉纺织工具、棉纺织技艺,还将纺织之技教给当地百姓,使松江乌泥泾地区的纺织业得到很大发展。

屠恒贤在《黄道婆文化的特征和内涵》中指出黄道婆将黎族的提花技术传授给松江乌泥泾百姓,通过错纱与配色技术,生产出棋局等色织品,通过综线和挈花等技术,生产出折枝、团凤、字样等提花棉织品,通过织与绣结合的方法,借鉴海南黎族的龙被制作经验,开发出闻名天下的乌泥泾被。

谭晓静也提到黄道婆不仅革新了捍、弹、纺、织之具,还总结出了一套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在被、褥、带、帨上织折枝、团凤、棋局、字样花纹图案,推动了以松江为中心的江南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乌泥泾被名扬天下。

关于黄道婆对棉纺织技艺的革新和传播,基本上没有争议。

黄道婆对纺织技艺的改革和传播,改变了乌泥泾地区经济落后的情况,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棉纺织中心奠定了基础。

黄道婆对植棉技术的传播

黄道婆的贡献还在于植棉技术的提升与传播。

在《漫谈黄道婆的贡献》中,认为松江府乌泥泾种植的棉花与海南岛的黑核木棉有某种亲缘关系,至于是否就是黄道婆从崖州带回来的黑核型棉种,还有待考证。

姜铭则认为松江乌泥泾镇种植棉花在宋末已开始,并非始黄道婆返回之后。

仲富兰指出棉花种植是13世纪的前半期从闽广传入长江流域,在上海附近一带,首先传入乌泥泾,是黄道婆改进了松江地区的植棉技术。

汪若海提出黄道婆回到松江后种的棉花是经过人们驯化后形成的一年生亚洲棉。

对于黄道婆对植棉技术的推广,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

无论棉花种植是否由黄道婆带来或改良,她都通过改革和传播纺织技术和工具,为松江府的棉纺织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定会大大扩展松江棉种植业,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棉纺织中心。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影响全球。

彭安玉在《论黄道婆与长三角的崛起》一文中指出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实现了长三角地区纺织业从落后到先进的质的飞跃,形成了以松江府为中心的长三角棉纺织品产区,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纺织业的兴盛,刺激了长三角城镇群的形成和繁荣。

司徒尚纪、许桂灵认为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传播,使产品的生产销售不仅占据国内市场,而且走向国外,为我国海上丝路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宗登、唐艺嘉认为,黄道婆对纺织业的改革和传播,为松江地区甚至为我国元代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黄道婆对棉布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富穿丝穷穿麻”的穿衣习俗;妇女的社会地位由此得到提高,特别是江南地区女性生存空间的扩大。

黄道婆对纺织业的改革和传播还大大增进了汉、黎两族的文化交流,她是沟通两族文化的使者,这样的民族交流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有现实意义。

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推广,改善了宋元时代松江人民甚至我国人民的衣装家居,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中心的形成,提升了中国元代棉纺织业的生产水平。

黄道婆精神是中国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代研究黄道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