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日,多家银行透露2024年信贷投放工作重点,2024年将在保持贷款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优化调整贷款结构,整体来看,制造业、民营企业、科创、乡村振兴等领域将是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方向。
从年初各金融机构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尤其是信贷投放目标的情况来看,总体上讲,还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的,绝大多数都能把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乡村振兴等放在重要位置,但是,从实际执行过程来看,似乎又与年初确定的目标相差很大,许多应当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并没有得到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制约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要知道,按照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需要,以及就业的基本要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最需要扶持和帮助的。一方面,它是居民就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信赖。如果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不好,就业就会出大问题,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严重影响。而目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不好,经营困难的企业很多,需要政策帮扶的企业也很多。
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拿出更多的可供投放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工作就不能令人满意,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就不能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贷资金支持的力度大小,也能反映政府及其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任度、真诚度,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民意投资者的发展热情、投资热情影响很大。如果金融机构都不能真心支持民营企业,还如何证明政府是真正重视民营企业的呢?还如何让民企释放发展热情和投资热情呢?

我们注意到,一些金融机构负责人在表达2024年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态度时表示,我们在信贷投放上会重点聚焦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智造金融以及当地特色产业这几大主要方向。这些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话,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接地气的。这样的要求,决策层、管理层可以提,到了执行层,就是如何具体操作了,总是说这样的大话、空话、套话,又能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来呢?又如何能够有效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呢?需要重点支持的领域又如何能够得到真心支持呢?因为,类似的话讲了多少年了,每年都没见成效,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累和烦吗?
对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措施和办法,是他们需要支持时,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支持。如普惠金融,只是一个概念,内容包罗万象,怎样做,在总结时都能搭上点边,挂上点钩,但是,往往都没有实际效果,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又如绿色金融,什么叫绿色金融,银行根本没有弄清楚它的含义,却都在大喊特喊,做应景宣传,自然,也就无法让企业得到实惠了。再如科技金融和智造金融,难道智造不属于科技范围?有了科技金融,还要什么智造金融,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概念,而不考虑实际呢?如果真心重视科技,真的想支持科技创新,那就来得具体点、实在点,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多点实实在在的信贷资金支持。企业不需要概念,也承受不起各种各样的概念。而银行一旦把概念当令箭,就会以种种借口拒绝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中小银行,也在学做大银行的样,到处找大项目、大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有的则追着政府融资平台投放资金,目的就是回避政治风险,觉得给国企、给大企业和大项目投资,没有什么风险。即便有风险,也不需要承担责任。相反,那些应当得到银行支持的中小企业,却被一个个抛在一边,得不到银行的有力支持。
所以,希望2024年的金融机构,能够真正沉下身子、放下身段,严格按照年初确定的信贷投资放目标,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给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等实实在在的信贷支持,而不要再继续唱高调,而实际行动总是远远滞后于口号。今天是实干的时代,不是喊口号的时代。口号必须与实干紧密结合,必须与企业和居民的需求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