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人们习惯将戏班称为“梨园”;将戏曲界称为“梨园行”;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一家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要问这样称呼的缘由,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说起。

▲今西安梨园遗址博物馆

▲梨园
梨园,顾名思义,就是栽植梨树的果园。唐代中期,都城长安御园中有梨园、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果园。“梨园”成为戏曲艺术的代名词,源于唐玄宗李隆基在梨园开办教坊,教习演艺人。

▲唐明皇 玄宗李隆基
唐时教坊与唐中期才出现的“梨园”是相近似的机构,以排演歌舞、百戏为主。唐高祖李渊时设教坊于禁内。宋、元、明等朝代都设有教坊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废止,改为“和声署”,其任务与教坊司是相同的。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有大量的篇幅用来描绘乐舞表演,
唐开元2年(公元714年),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展。酷爱音乐、舞蹈,豢养有乐工数千人的李隆基,技痒难耐,为满足个人兴趣爱好,将原来隶属于太常寺的音乐艺人划出来,专门设立了“左右教坊,以教俗乐”,亲自参与演出和示范教学。梨园成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时称教坊)。左右教坊的责任不同,右多善舞者,左多善歌者。同时还设宫内梨园法部、梨花园、太常系统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等,所以乐工多出梨园。

▲李隆基经常亲自敲打羯鼓,指挥乐队,至今戏曲乐队仍奉司鼓人为乐队指挥
唐玄宗幼年幽居深院,常与乐工为伴,逐渐学会音律。长大后,多艺尤知音律。他拨弄弦乐器“自执丝竹、丝管皆造其妙,善琵琶。最拿手的是羯鼓,李隆基常说:“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因李隆基经常参与乐手演奏,亲自敲打羯鼓,指挥乐队,至今戏曲乐队仍奉司鼓人为乐队指挥。

▲宫女习舞演唱
《新唐书·礼乐志》:“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外称皇帝梨园弟子”。“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唱,会昌殿为玄宗亲自按乐之所。

李隆基喜好音乐,且技艺非凡,经常至梨园查看,亲自指点学生们的训练、学习,还亲自示范演奏《霓裳羽衣曲》,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指点,他们中的许多人深得玄宗皇帝的宠爱。人称“皇帝梨园子弟”,南宋人程大昌《雍录·梨园》载:"开元二年置教坊于蓬莱宫,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梨园子弟”这个成语即源于此。因之习乐舞技艺行业谓之梨园行,习乐舞技艺者谓之梨园弟子。

梨园教坊以训练舞蹈、教习乐曲和演奏为重点。史载在长安大明宫会昌殿附近的梨园亭有三百男艺人,近百的女艺人;长安西北禁苑中的梨园为男艺员的专门教习地;宜春北院为女艺员的专门教习地。同时集合了许多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音乐名师和舞蹈家如李白、李龟年、张野狐、黄幡绰、马先期、贺怀智、张云容等人为教习,从而使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事实上的第一所皇家歌舞戏剧学校,唐玄宗李隆基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

▲皇家歌舞戏剧
在宫廷御用梨园受训人员,从来源上讲,男艺人大多是从乐署挑选,女艺人则有部分来自宫中能歌善舞的宫女。宫廷梨园的教习非常严格。梨园中不仅“音声人”须定期考核,决定其晋升和去留;而且教习音声人的乐师每年也要受到评审,还被分为上、中、下三等。音声人每三年考一次,三年内要学会难度较高的曲子五十支以上,才能过关。

▲梨园内李隆基常与乐工为伴,甚至亲自下场
梨园子弟分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优秀演员,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丝竹细乐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的乐器有鼓和锣(即金钲)等,音量宏大;小部为儿童演出队。

此外,还设有舞部,舞部又分为文舞和健舞。像这样庞大的编剧,男女兼有的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出现在一千多年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由于李隆基的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

▲旧时戏班尊唐明皇为祖师爷。上图为供奉的祖师爷画像
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

▲唐代歌舞俑
因教坊的设立,梨园行在唐中代全面兴起。这一时期的歌舞艺人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技艺水平也相当高。为时人称道的有李龟年、许合子的歌唱,裴兴劳、贺怀智的琵琶,张野狐的箜篌等。

▲不断地演出,磨炼了艺人的水平和技艺
“梨园”自然是有演出需求的。通过不断地演出,磨炼自身的水平和技艺,进而达到精进的目的。梨园能够在唐朝迅速地发展起来,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文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不断地演出,磨炼了艺人的水平和技艺
梨园行当也从宫廷走向民间,不断地发扬光大,成为民间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丰富和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和娱乐生活!自唐代以后,梨园的含义有所变化。逐渐成为戏曲艺人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