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河南西华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河南省西华县的概况)

看花沟    2025-02-12 00:55:04

1.西华县的基本情况。西华县处于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隶属河南省周口市,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东及东北界淮阳、太康两县,南临川汇区,又隔沙河与商水相望,西连郾城、临颍、鄢陵三县,北和扶沟县毗邻,耕地110万亩,辖22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农(林)场,450个行政村(社区),22个民族,97万人。县名的由来,西华距今约有2000多年历史。据志书记载,春秋时为宋华氏分封地,居东者为东华,居西者为西华,西华县居西故称为西华县。

2.西华县的城市荣誉。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县、全国安全饮水工程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十快县”、全省产业集聚区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省“美丽乡村”工作先进县、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省技防建设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

3.西华县的特色农业。耕地面积110万亩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特色高效农业和现代畜牧业为主攻方向,全县粮食作物面积达186.1万亩,其中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面积37300多亩。特色经济林面积6万亩,露地蔬菜面积28.9万亩,食用菌种植规模390万袋,花卉苗木面积2万亩以上,规模养殖场(区)达3296个,形成了优质杂果,无公害蔬菜、优质食用菌、花卉苗木、畜牧养殖五大特色农业,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和全省生态林业县。

4.西华县的交通条件。距周口市中心25公里,西靠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南依漯阜铁路和宁洛高速、大广高速、机西高速、周商高速、永登高速穿境而过,省道南石路、肖白路、开龚路、周郑路、吴潢路纵横交错,郑州至合肥高铁开工建设并在西华设站,濮阳至潢川铁路西华站前期工作已启动,周口西华通用机场快速推进,沙颍河通航工程境内设2个航运枢纽、1个港区,吞吐能力50万吨,正式融入郑州“一小时经济圈”,密切了与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成为周口连接郑州的桥头堡城市。

5.西华县的教育状况。西华拥有各类学校840所,在校生14余万人,在职教职工8000余人;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3家,卫生技术人员2714人,开放床位3172张。西华文化资源丰富,境内现有女娲城遗址、盘古寨、商高宗陵、箕子读书台、龙泉寺、杜岗会师纪念馆、“五七”干校旧址、万亩生态桃园等历史古迹和旅游景点。全国唯一“中华创世文化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华名吃逍遥胡辣汤闻名遐迩。西华还誉为“书法之乡、杂技之乡。

6.西华县的地理环境。地处豫西华东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生态优美,适宜农作物生长。沙河、颍河、贾鲁河等骨干河道蜿蜒境内,水资源丰富。漫步西华大地,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景色怡人的沙颍河畔,风光旖旎的万亩桃园,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现代畜牧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形成了优质杂果、无公害蔬菜、优质食用菌、花卉苗木、畜牧养殖五大特色农业品牌。

7.西华县的自然水文。位于黄淮平原中部,属黄河冲积平原,东西长57公里,南北平均宽2l公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西北略高于东南。境内有沙河、颖河、贾鲁河、鸡爪沟、双狼沟、清流河等14条骨干河道,俗称“七沟八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平均降水量750mm,平均日照时数1971小时。属三类建筑场地,地耐力为15—20吨/平方米,土层结构稳定。

8.西华的历史由来。据志书记载,春秋时为宋华氏分封地,居东者为东华,居西者为西华。夏属豫州,周归陈,陈灭归楚。秦初置长平县,汉高祖分置长平、西华二县。后长平入西华。隋文帝时称鸿沟,唐改箕城,景云元年复称西华至今。秦初置长平县,汉分置长平、西华两县,后并入西华。隋改称鸿沟县。唐改箕城县,景云元年复称西华县,宋沿用。元入西华县,明、清时皆属陈州。民国年间,属河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7年成立西华县政府,属豫皖苏第五专区,1949年属淮阳专署,1953年属许昌专署,1965年划入周口地区,2000年周口撤地设市至今。

9.西华县的著名景点-女娲城。女娲城遗址位于西华县城北10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女娲城占地60余亩,现有牌坊门、女娲陵、补天殿、娲皇宫、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两侧廊房等仿古建筑,古朴典雅,精雕细刻。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娲、伏羲等神像及描绘女娲造人补天功绩的雕塑和壁画。女娲古陵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大型女娲祭祀观光胜地。

10.西华县的名胜古迹-龙泉寺。位于西华县城北10公里聂堆镇思都岗村,西距女娲城500米之遥,最早建于汉代,后由明、清重修。因寺前原有古潭,泉水终年不涸,故名“龙泉寺”。寺院占地20亩,现有大殿面阔五间。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与十八罗汉,殿廊木柱古雕石墩尤具较高艺术价值。殿前竖立明代万历年间古碑两通,两侧廊房供奉菩萨神像。寺门匾额“龙泉寺”为明代石刻原物。龙泉寺属目前豫东遗留较完好的原貌古寺。

11.西华县的名胜古迹-商高宗武丁陵。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城东北15公里的田口乡陵西村,系商代中兴帝王武丁之陵寝。武丁又称商高宗,系商代22任国王。相传武丁早年生活民间,知稼穑艰难,即位后志向远大,思兴复殷。据载,当年武丁从商都率群臣前来西华捕灭蝗灾并体察民情,因积劳成疾病逝西华,葬于现址。陵墓前原有庙宇陵园,陵后两侧分置高宗最器重的得力辅助丞相傅说、甘盘陵墓。因历史上无数次黄河泛滥淤积和人为损坏,庙宇毁废,仅留高宗主陵墓顶和散落古御祭碑刻数通被收藏。现存高宗主陵高约6米,长宽各百余米。

12.西华县的名胜古迹-贾鲁河。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它全长255.8公里。古时的贾鲁河水量充沛,可通舟楫,还时常有洪水泛滥,因此,古人又将它称为小黄河。它的前身就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据史料记载,鸿沟乃战国时期魏国所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通,故道今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东流经开封境内,再南下注入颍河。

13.西华县的名胜古迹-盘古寨遗址。位于西华县城东北20公里的东夏亭镇木岗寺村。据传始祖盘古葬于此地。该村古称“盘古寨”,其遗址位于该村的东南。今该遗址呈现一片水潭,面积约有十余亩。村东有盘古墓遗址,南北2500米,东西500米。因黄河多次泛滥,墓冢早淤为平地。墓旁有“盘古井”,历年洪水暴雨未曾灌满,现淤为凹坑。这里发掘出宋代“盘古寨”匾额砖雕。因该村古时有盘古墓岗,又有百亩寺院,故曰“墓岗寺”。又因带“墓”字被认为不吉祥,改名“木岗寺”延续至今。

14.西华县的名胜古迹-箕子读书台。为明代所建,位于西华县城西北隅百亩湖面之中。台呈方形,青石铺就。台上有方形箕子亭(祠)、青砖砌筑。箕子是我国商代的一位富有正义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辅国文相,因不满纣王暴政,被囚西华而筑台夜读。西华在唐代武德年间又名“箕城县”。周武王克商后,“释箕子囚”,向箕子请教治国大纲《洪范九畴》,并欲用箕子为臣。箕子谢绝,先受命管理山东半岛,后东渡朝鲜,成为朝鲜王国的开创者。

15.西华县的著名景点-陆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陆城村,清乾隆《西华县志》载:“陆城乃栗陆氏故都”。查《辞源》:“栗陆传为古帝名在女娲氏之后”。当地群众传说是商、周时喂养菜鹿之所。明末地方士绅为了防御李白成起义军又筑起土寨。遗址为方形突出地面的土岗。东部最高部有150米中间和西部180米。总面积为30000万平方米。四壁陡峭周围有濠沟。从濠沟外沿断层看层次清晰皆是灰土有贝壳、兽骨、鹿角、石器、陶器和红烧土等文化遗物。文化内涵以仰韶、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少量的大汶口、商、周文化因素。

16.西华县的名胜古迹-张氏庄园。位于西华县城箕城路中段路东。该庄园主人原为山西省洪洞县人,明洪武年间迁至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行政村小张庄。清乾隆年间,张氏第五世祖张天极迁至西华县城北,经商开磨房、漆房。张天极去世后,张俭和张让子承父业。张俭和张让善于经营,生意日渐兴旺。到清咸丰年间,张氏已拥有田地400多顷,建张氏庄园500多间。张氏庄园的整体建筑布局采用了传统的庄园建筑格式,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向纵深延续。

17.西华县的文物古迹-小白庄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小白庄村南。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万平方米。高出地面约米左右。北临小白庄西部为汉代漓江故道南距颍河里东部是平原遗址保存尚好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文化层厚米。发现有红烧土块灰坑、兽骨、鹿角、蚌壳、石器、陶器。采集有石斧、磨光两面刀还有铲、凿等。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除素面、磨光者外有弦纹、斜兰纹、方格纹等。

18.西华县的名胜古迹-西华县杜岗会师纪念馆。位于西华县城北4公里处的红花镇杜岗行政村,由纪念碑、纪念馆、雕塑群和办公用房、商业用房等四部分组成,其前身为杜岗会师纪念碑。纪念馆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心,集现代建筑和仿古建筑为一体,庄严肃穆,气势恢弘,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布展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东进序曲。二是会师杜岗。三是挥师东进。四是丰功伟绩。五是廉政教育。

20.西华县的著名景点-三岗革命根据地。“三岗”系指西华县艾岗乡的都城岗、陵头岗和苗里岗三个村庄。1933年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东平等人到“三岗”,协助当地的胡晓初等进步人士创办“普理学校”(隐寓普及共产主义真理之意),让贫苦子弟免费入学学文化,发展地方武装。1936年中央北方局批准在“三岗”建立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后来以此为抗日根据地,培训革命青年4000余人,发展党员400余人,组织了具有强大政治攻势的农协会、儿童团、少先队等革命群众团体,形成了10万人的声势浩大的抗日大军,使得当时的“三岗”有“小竹沟”、“小延安”之称。

21.西华县的著名景点-黄泛区生态旅游区。隶属于黄泛区农场,该场是1951年1月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建立。该景区拥有万亩连片桃花园区、黄金梨示范园区、樱花大道和农业休闲采摘园等自然景区,与黄泛区农场场史馆(黄泛区博物馆),王近山将军旧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及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连点成片,是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占地面积18.88平方公里,位于S329与S89交汇处,距机(场)西(华)高速西华西站5公里,交通便利。

22.西华县的著名景点-国家计委五七干校旧址。国家计委西华五七干校旧址现为西华县园艺场,位于西华县城西2公里,地处城西特色园区核心位置,与黄桥、红花二乡镇接壤,北接省道S102线周郑路直通郑州,南接省道S329线西漯路直达漯河,西望全国著名的国营黄泛区农场,工业四路直通县城。1969年9月,国家经委响应“五七指示”来到西华,五二农场将刘庄中队土地1949亩、房屋102间交给国家经委办校,当时称为国家经委五七干校。2013年,被命名为周口市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3.西华县的著名景区-黄桥桃花源景区。黄桥乡发挥“桃树之乡”种植优势,发展桃园1万余亩,年产桃果2000多万公斤。结合桃树生产的发展,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多年举办了桃花节,吸引周边地区的观光游客达10多万人。桃花绽放时节,红艳的桃花配以金黄的油菜花,以及碧绿的垂柳作陪衬,构成分外妖娆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招徕周边县市的游人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摄影留念。目前县、乡两级正在积极制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将这里建成集农业生态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

24.西华县的美食小吃-逍遥镇胡辣汤。色香味俱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该汤以小麦面粉和熟牛、羊肉为主,佐以砂仁、花椒、胡椒、桂皮、白芷、山楂、甘草、木香、豆蔻、良姜、草果、大茴、小茴、丁香等近30余种纯天然植物药料,根据不同的配比综合熬制而成,再加入适量的味精、香油、陈醋,不仅香辣扑鼻、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健脾开胃、祛风驱寒、活血壮骨、滋阴壮阳、提神醒目、利尿通淋、调中和气等神奇功效。

25.西华县的地方特产-朱湾柳货。西华县内清流河、颍河两岸洼地,盛产簸箕柳。伏天削条,去皮,条身洁白、绵软,极宜编织。以麦庄,白庙所产质量最佳,其条长、色白、空心绵韧,加工时不炸、不劈、不断。产品有笸萝、簸箕、箱、篮、篓、斗等,造型美观,式样新颍,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其中以八棱子,俗称八方子或活笸萝最为精巧雅致,成品无炸条,劈条及断线,边沿缠线间距匀称,底部织有花纹,滴入不漏,打击它咚然作响,把它放在地上能容一人站立而不变形,纯白无杂色。

26.西华县的地方特产-田口黑木耳。河南周口西华县田口乡滩上村农民离开土地巧致富,利用棉壳、玉米芯等农作物废料,在废闲地上种植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去年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0000元。该村还被评为“全国小蘑菇种植先进村”。滩上村紧靠贾鲁河,2900多亩地大多是河滩地。滩上村党支部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种植食用菌。他们利用大量的农作物下脚料,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栽培食用菌,充分利用废闲地,变废为宝、寸土生金。

27.西华县的地方特产-西夏小香瓜。西华县西夏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把小香瓜规模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西华县香瓜上市早,品质效益高,这让当地的香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西夏镇展庄、张百楼、后朱村通过内引外联积极帮助瓜农拓市场,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展庄村香瓜种植有十多年历史,从当初的几亩几十亩到现在的八百多亩,瓜农通过探索摸索取得了一定的种植经验,为农民增收增效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现在香瓜种植成了西夏乃至西华的种植的一个亮点,对农民增收起到了推动作用。

28.西华县的地方特产-黄桥小西瓜。西华县黄桥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高效塑料大棚西瓜种植基地1000余亩,年销售量达到642万公斤,亩均产值近2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漯河等大中城市及周边县市超市。小西瓜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有花纹,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

29.西华县的地方特产-田口大枣。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进入盛果期的大枣25000亩,初果期的大枣13000亩,年产干鲜枣1000万公斤,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了“树上千元钱,树下千斤粮,全乡一个大枣园”的双丰目标,使大枣成为了田口一大支柱产业。华县田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田口乡枣品种以灰枣、鸡心枣为主。灰枣又叫大枣,果实中等大小,呈长圆锥形,果皮棕红色,果肉厚,质脆,汁少味甜,核小细长,品质上等特别适合加工,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

30.西华县的地方特产-白土岗辣子鸡。辣子鸡是西华县白土岗一带的地方名吃。它用土鸡、辣子做主要原料,将鸡垛成块状,用铁锅、菜油、辣椒猛火爆炒去水分,待鸡块自身炒出肉油时,倒入高压锅加开水闷炖10—15分钟,滴上小磨香油,加味精、葱、姜等佐料后即可食用。用刀剁去鸡三尖,鸡身斩成块,红椒切成小段,大蒜瓣一切四粒,锅用旺火烧热,烧至五成热时倒入大蒜粒、姜片、红椒炒出香气,再加鸡块翻炒,炒至鸡块收缩转色,加酱油、精盐、黄酒、白糖、蚝油,用中火翻炒,见汤汁快炒干时,加老抽、味精、葱段,翻炒均匀后装盘。

31.西华县的特产-西华黄牛。西华县境属黄淮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地势平坦,土质粘重,适且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生长,为西华黄牛提供了优质私聊。 西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非常适宜黄牛生长。为当地各种生物的繁衍成长,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西华黄牛个头大、肉质细嫩,据清代县志记载,是西华当地土特产之一,每年入冬至初春,内贩外运,不绝于市。

32.西华县的千年古镇-逍遥镇。位于西华县西南部,距县政府所在地30公里处,周口市西部边陲,地理位置优越,淮河支流沙、颍河怀抱中,省道S219(永定线)、S330(逍白线)、S329(郸石线)三条省道穿境而过。逍遥镇辖2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175个村民组,总人口5.6万人。逍遥镇自古繁盛,历史悠久,古有“水旱码头、交通要冲”,今有“商品集散地、美食娱乐城”之美称。庄子曾有感于此,而留下了千古美文《逍遥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