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皖c是哪里的车牌号, 蚌埠,为什么“出圈”?

决策杂志    2024-10-29 09:45:39

要让一个地方发展“动”起来,首先是让这座城市“热”起来!城市间的“流量”之争,已到白热化程度。

对于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自带IP属性的城市而言,人流滚滚。但对于广大中小城市而言,想要“出圈”确实很难。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继“鲁C”淄博之后,“皖C”蚌埠也火了,一组数据,标度“热度值”:“五一”小长假共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是2019年的2.62倍,居安徽省第2位;全市旅游人数单日突破百万人次。“五一”假期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4.2倍。

热门打卡地:珍珠女雕像

长期以来,蚌埠都是以“交通枢纽”“老工业基地”等硬核形象示人。如今,这座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风貌和内涵重新“出道”,“氛围感”也被拉满。

蚌埠“出圈”背后,有着怎样的必然?未来又将如何实现“流量”变“力量”、“网红”变“长红”?今天,让我们从蚌埠矢志奋斗的一个战略目标说起。

蚌埠之志

意外“走红”的背后,除了影视作品的“引爆”,更有蚌埠深厚的历史文脉和城市底蕴作为“加持”。

建城史并不久远的蚌埠,其实是淮河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7300年前的双墩文明,其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之一;4000年前,大禹在这里劈山导淮、召会诸侯,并娶涂山氏女生下儿子启,开启了家国天下的局面。

热门打卡地:南北分界线

蚌埠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山水格局在皖北城市中独树一帜,民风兼具南方的婉约柔美与北方的豪放洒脱,造就了蚌埠独特的城市气质。

悠久的历史文化只是蚌埠的一个侧面,这里还是皖淮地区交通要塞和工业重镇。

曾经,蚌埠以“火车拉来的城市”闻名于世,继而成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千里淮河贯穿其间,蚌埠港也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新中国成立后,蚌埠产出了安徽省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冰箱、第一部黑白电视机、第一台收音机……“蚌埠五大机”、丰原、蚌烟、玻璃研究院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曾经扮演着蚌埠市乃至安徽省经济火车头的角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众多科研院所的蚌埠,曾与青岛、无锡等城市并驾齐驱。

然而,“有资源、没人气”“有讲头、没看头”的局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困扰蚌埠文旅发展的“痛点”。譬如,作为“最先吃小龙虾”“小龙虾最好吃”的城市,看着“小龙虾”产业在别的城市风生水起,让不少蚌埠人耿耿于怀。

更深层的是经济全面发展的问题,在近十几年日益显现出来。蚌埠的车牌号是皖C,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城市知名度,蚌埠都没有坐实安徽第三城的位置,这让蚌埠留下一些遗憾。

但蚌埠的基础实力仍在,发展的志向始终不改:重振雄风、重回C位,是蚌埠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

蚌埠深知,要让地方发展“动”起来,首先要让这座城市“热”起来。特别是在当下的信息社会,城市外在形象的塑造和曝光度的增加,不仅能够促进地方服务业发展,带动居民消费,更会吸引大量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而汇聚成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势能。

都说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又勤奋努力的人,今年4月,蚌埠迎来了一次对外推介城市的绝佳契机。

蚌埠市的“靓淮河”建设

蚌埠之机

因为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4月14日,因两处景点与热播电视剧《长月烬明》的内容相呼应,关于蚌埠的话题热度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上榜。

蚌埠相关部门敏锐察觉到这次契机,主动借力、用力,短时间内,市内外媒体制作、刊播蚌埠文旅新媒体作品3000余篇,开展网络宣介活动200余场次。与多家头部媒体合作设立了超级话题,开展#高低来趟蚌埠吧#抖音创意短视频大赛,吸引了大量自媒体和年轻人参与,相关话题总曝光量达24.7亿人次,推动城市“热度”持续“在线”。

蚌埠的“爆红”,是顺势而为的自然融入,也是主动作为、谋篇布局的必然结果。

早在2021年,蚌埠市委就把“靓淮河”“促文旅”“创幸福”作为年度工作主线的重要内容,把文化旅游发展摆上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加以推进。

两年多来,蚌埠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让市民亲水近水的愿望得以实现;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永久落户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推动这座城市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高地;张公山青创集市、龙子湖游船、篾匠街、花鸟市场、禾泉农庄、启书房等一大批网红景点和项目得到改造提升,让蚌埠文旅“叫好又叫座”的“卖点”越来越多,也为承接这次“爆红”打下了足够坚实的基础。

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

2023年初,嗅觉灵敏的蚌埠察觉到文旅市场的回暖势头,由蚌埠市委宣传部牵头启动策划文化旅游美食季活动,提早对文旅市场进行谋篇布局,开启拼抢“流量”的蚌埠行动

3月底,蚌埠市委常委会会议将《蚌埠市文化旅游美食季总体活动方案》列为重要议题,研究确定了18项具体活动。正当蚌埠各县区、各职能部门全力筹办文化旅游美食季时,电视剧《长月烬明》火爆银幕,为蚌埠送来了东风。

应该说,蚌埠的“出圈”具备“天时”“地利”,而要真正将流量变成发展的机遇,还得靠“人和”

蚌埠之力

当“网红蚌埠”遇到“五一”假期,其产生的溢出效应不言而明。

“流量”的冲击,既给蚌埠带来了发展机遇,也考验着这座城市的反应能力。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下好印象,蚌埠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第一要务就是增强城市的向心力。

“要把最佳打卡位置留给游客。”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前后两次调研夜市经济,深入游客和市民当中,上场为城市“站台”,让人深感蚌埠诚意。

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指挥长,全市干部放弃五一节假日休息,全力为游客做好保障服务。

很快,一场“当好东道主、礼让外地客”的全城行动在蚌埠上演——

蚌埠南站出站口,免费公交排队迎客,直接把游客送到景点;青创集市里,市场监督人员拿着公平秤砣挨个商户检查,严管重罚“缺斤少两”;热门景点内,公安部门、城管部门增派执勤人员加强疏导,保证旅游体验;夜里2点以后,环卫人员上岗,用一夜的辛劳把干净留给游客……

更多普通蚌埠市民选择用行动表态——

有的市民自发捡拾垃圾,有的司机自发组织车队免费接送外地人游蚌埠,有的主动把停车位让给外地车;有餐馆老板为了让客人多尝几道特色菜“坐地降价”;有摄影爱好者在网红打卡地免费为游客拍合照;有在蚌大学生穿起汉服向游客推介蚌埠……

行动从“线下”延续到“线上”——

蚌埠市文明办通过媒体发布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倡议让景于客,让路于客。更在结尾感谢市民,其中写道:“文明的蚌埠城,有礼的蚌埠人,杠杠的!”

不少蚌埠网友笑称,最近咱们过的“小心翼翼”没关系。关键时刻,蚌埠自己人千万不能掉链子,“大家一定要支棱起来”。

一名高校老师在青创市集主动当起志愿者,不仅推介蚌埠美景美食,还向带着小朋友的外地家长们宣传蚌埠高校,“希望大家能爱上我的家乡,以后能再来到蚌埠,留在蚌埠。”

人头攒动的青创市集

还有李荣浩、马思纯、张傲月、韦世豪、姚大、方便等众多蚌埠走出去的明星网红纷纷现身,喊话网友、宣传蚌埠,引得全网“赞”声不绝,推动蚌埠热度持续攀升。

人们看到了蚌埠景点的火热、市民好客的温暖、政府部门的迅速反应,更看到蚌埠满满的诚意和推动地方发展的坚定决心。

蚌埠之势

“这座城市很励志,让人看到了拼命发展的样子。”


“蚌埠是座小城,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请你多包容。如果你喜欢,欢迎你常来。”


“我被蚌埠人的热情狠狠治愈了。”


“烙印在蚌埠的美食、文化、性格,都是历史长河里的文化瑰宝。”

透过游客们的话语,不难看出蚌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正在被重塑。而这座城市并不甘心只做个“网红”,更希望成为真正的实力派。

正当游客忙着打卡张公山和龙子湖时, 4月21日至23日,以“芯聚江淮 智感世界”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成功举办,吸引了包括六位院士在内的600余名各界人士前来参会,创历届新高。

借助“流量”带来的“高人气”,进一步变为长久的“吸引力”。这就是蚌埠的发展谋略。

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蚌埠有充足的底气。

蚌埠是创新资源的“富集地”。现如今,蚌埠仍然是安徽省第二科教资源大市,坐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中国电科40/41所、中国兵器214所等一批国家级研究院所,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12所驻蚌高校和17所中等职业学校。蚌埠成功拉引了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玻璃,成功开发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自主研发生产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成功量产我国第一条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中国蚌埠传感谷正在安徽省内与“中国声谷”“中国视谷”形成“三谷联动”的发展态势……

蚌埠是区域战略的“叠加地”。打开中国地图,我们不难发现蚌埠这座城市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特点。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支持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平台赋能下,再加上蚌埠—宁波结对合作,可以说蚌埠正迎来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

蚌埠是新兴产业的“集聚地”。依托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蚌埠谋划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四大产业集群,以创新驱动、双招带动“两动并进”为路径,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加速集聚,朝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

现在看来,面对眼前的“出圈”,蚌埠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做一座“网红”城市。这座充满雄心的城市,正抓住“流量密码”,推动“网红”变“长红”,在不断打造文化旅游和创新城市IP的同时,更加注重宣传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展现出更为“进击”的姿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