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义,明代御用监太监,曾董建青海乐都瞿昙寺,督理南京大报恩寺收尾工程,主持北京大功德禅寺,大兴隆寺,大隆福寺三座皇家巨刹的修缮,兴造,具有卓杰建筑规划设计才能和高度艺术素养,堪称哲匠。

宝光寺铜钟
《敕赐宝光禅寺助缘记》载:“京都城东南次渠村,旧有梵刹及浮图,历年深远……御用监太监尚义,素崇释教,谨发诚心,倾橐营建。”

宝光寺铜钟铭文
正统元年(1436),尚义在北京东南郊捐建宝光禅寺。
《敕赐宝光禅寺刺血写经题名记》云:“正统元年,御用监太监尚公义悯兹废坠,谨发诚心,喜舍赀财,重新建造......太监具奏,钦蒙圣恩敕赐为宝光禅寺。”

宝光寺铜钟
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尚义又为宝光禅寺铸造铜钟,侧面铭文曰:“御用监太监尚义等发心铸造烘(洪)钟一口,敕赐宝光禅寺永为悠久吉详__意者矣”。
据清康熙年间《通州志》记载,“宝光禅寺,在城西南次渠庄,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建,旧名法华,明正统年间敕赐今名,内有定光佛舍利宝塔。”

宝光寺铜钟
宝光寺位于通州区次渠地区,原名‘法华寺’,始建于元大德元年(1279)。明正统五年(1440)重修,英宗帝赐名为宝光禅寺,且立碑以志。
1976年唐山地震殃及通州,寺院仅余砖塔地宫、明两碑方座及铜钟一口。

宝光寺铜钟
宝光寺铜钟最独特的是钟体上的四种铭文,除了汉文、藏文、梵文外,还有“种子字”。
宝光寺铜钟为泥范青铜所铸,高1.7米,钟口直径1.1米,顶处壁厚2.5厘米,口处壁厚7.1厘米,重约3500斤。

宝光寺铜钟
铜钟钟身分为三层,每一层都刻有汉文、藏文、梵字经文等铭文。

蒲牢纽
铜钟圜顶圆肩,直身莲口,两只蒲牢相背为钮,牛头、鹿角、蛇身、鹰爪俱形神兼备。

宝光寺铜钟
圆肩部位饰有两道凸弦纹,弦纹之间为梵文字带,弦纹之下为覆莲纹,每瓣莲纹中心有梵文字母各一。

宝光寺铜钟
汉字铭文出现在钟身的第二层,四周分布着精美的纹饰。上层正面铸造有带须弥座的龙纹牌位形图案,“牌位”上刻有“大明景泰年御用监太监尚义发心铸造”、“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等铭文。

宝光寺铜钟
两层矩形、梯形组成的几何纹,几何纹中均有藏文、梵文和“种子字”,字体大小不一。
铜钟第二层除了汉字就是弥勒佛、如来佛等佛教的咒牌,而第三层刻的是经文,最上面就是‘种子字’。
种子字类似于汉语拼音,大量的种子字拼在一起就是一篇完整的经文。

铜钟背面有一带须弥座的云纹牌位形图案,“牌位”上有汉文铭文三行“大明景泰年 __ 月日、御用监太监尚义等发心铸造供钟一口、敕赐宝光禅寺永为悠久吉祥__意者矣”铭文。
去通州博物馆,一定要细细欣赏这口宝光寺铜钟,一口钟上四种铭文极其罕见,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里百余口古钟也没有一口钟上超过三种铭文的。